【拜忏】-佛教中的拜忏怎么拜
拜忏
拜忏的意思就是忏悔,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,悔就是悔改,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。忏悔其实是我们至诚恳切地礼佛、念佛、称念佛的名号,由佛菩萨的慈悲摄受,发露自己过现的罪业,誓愿未来永不重做如此恶业,并在忏悔后复不再造。
词语概念
基本解释
[religious ceremonies of worship and confession] 旧时请僧道念经礼拜,为人忏悔罪过,消灾免祸。
他们家为这小长毛鬼拜忏念佛烧纸锭,记不清有多少次了。——茅盾《春蚕》
引证解释
南朝梁武帝在 郗皇后 死后,集录佛经语句为《梁皇忏》十卷,命僧众拜诵祈祷。相传这是拜忏之始。 明吴炳《画中人·旅衬》:“不须另请男众,小尼原会拜忏的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众和尚喫完了斋,洗了脸和手,吹打拜忏。”洪深《五奎桥》第一幕:“乡下迷信的事太多了,吃素念经是迷信,拜忏打醮是迷信,坟地风水也是迷信。”
仪轨
《地藏经》云:‘我观是阎浮众生,举心动念,无非是罪。’是故,我辈凡夫当时时反省求忏,惕励修行。
诵经拜佛,为己或代人忏悔,称为拜忏,又名礼忏,始于南朝梁武帝,结集之《梁皇宝忏》。求忏非为规避业报,乃坦诚认罪,誓不再犯。拜忏即在洗涤心垢罪业,获清净解脱。
目前通行忏法仪轨,系由历来祖师依佛经所成,修忏法获感应者,亦不乏其人。盛行至今者,如:
梁皇宝忏
系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,以其后生前嫉妒嗔恚,死后堕而为蟒,苦不堪言,帝遂延揽高僧,搜索佛经,录其名号,共成十卷,为其忏礼。郗氏蒙此功德得度,生忉利天。自古迄今,虔礼此忏,所为所祈者,皆有阴骘感应,为我国流传最久之忏法。
水忏
又称慈悲三昧水忏,唐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人面疮,濯除累世冤业,遂依宗密所撰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,辑成此忏法,至诚虔修,可解宿世冤业。
大悲忏
药师忏
又称药师三昧行法,系依《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》所作,祈消灾延寿,多礼此忏。
净土忏
地藏忏
又名慈悲地藏忏法,所成年代较晚,凡报亲恩或祈父母冥福,多拜此忏。
其他
此外,如:金刚忏、八十八佛洪名宝忏、千佛洪名宝忏等,今皆盛行。眷属延僧礼忏,家人亦当斋戒精诚,始能有感,倘能亲自礼忏,功德更形殊胜。
世俗以诵经拜忏可转为冥钱,供鬼魂于阴间受用,此见不合佛法。诵经拜忏乃在消除亡灵业障,超荐其往生极乐,非愚民迷信之作为。
- 上一篇:【仪轨】-什么是仪轨
- 下一篇:【因果】什么是因果?佛教的因果关系是什么?
- 宣化上人开示如何拜忏 - 宣化上人
- 戒杀拜忏 肠癌消除 - 未知
- 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(礼佛、忏悔「经忏、拜忏的修行意义及目的」 - 大寂尼师
- 拜忏念佛 寂然往生 - 未知
- 戒杀拜忏 肠癌消除 - 未知
- 拜经、拜忏有原因 - 明一法师
- 戒杀拜忏肠癌消除 - 未知
- 拜经、拜忏作用多 - 明一法师
- 如果修净土法门一门深入,是否还要时常参加拜忏等法会? - 明证法师
- 真圆法师答:怎样做拜忏3次,各行108拜?关于叩头? - 真圆法师
- 什么是拜忏?佛教中的“拜忏”怎么讲? -
- 拜忏亲见鸡鸭排队 - 未知
- 拜经、拜忏科学说 - 明一法师
- 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 礼拜忏悔终得道证果 - 未知
- 拜忏的利益 - 圣空法师
- 良因法师答:拜忏为什么越拜越烦? - 未知
- 大礼拜时,如脚移动了不算数,在板后站地上拜忏如法否? - 智敏上师
- 圣严法师《拜忏做什么?》 - 圣严法师
- 念佛利益,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 - 印光大师
- 拜忏方法,忏悔要具足这五个条件 -
- [因果故事]心发恶愿,竟导致王位丢失
- [佛学常识]佛门四威仪 佛教常说的四威仪有哪些含义?
- [佛学常识]寺院斋堂须注意事项 在佛教寺院斋堂吃饭有哪些规矩?
- [港澳台新闻]大公报、大公网联合香港观音讲堂共同举办"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海上放生报恩祈福法会"
- [港澳台新闻]澳门佛光协会一行赴“绿阳长者日间护理中心”参访
- [佛学常识]佛教信徒为何要皈依三宝?
- [佛学常识]佛教中的居士应具备什么条件?
- [因果故事]两世驼背果报
- [国内新闻]江西东林净土学院首届研习班举行开学典礼
- [佛学常识]如何供僧?怎样供僧?应如何供僧?怎么供僧众?
- [佛学常识]推荐一些常念的佛号、佛经和咒语
- [入门须知]在寺院中如何拜见法师?
- [佛学常识]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?
- [佛学常识]佛教的几种造像方法
- [佛学常识]五戒诵戒仪轨 佛教五戒的诵戒仪轨是什么?
- [因果故事]前世恶业,这么做居然能使业果成熟时消除痛苦
- [佛学常识]学佛人面对应酬酒肉宴席 需保持三种心态